據我長期觀察我部落格流量,只要匯率有比較大的波動,人氣就急遽上升,大部分來這裡應該是找答案,如澳幣紐幣跌這麼多了可以進場撿便宜嗎?還是南非幣套在高檔怎麼辦?我很感佩林杰樑醫師的犧牲奉獻,對抗惡質食品業者,有為者亦若是,但難度更高,因為許多金融商品並不是黑心產品,黑心的是人,且購買者也多不去了解它,就夢想賺大錢,再來金融市場不像實驗室,有太多的不可預測因素在干擾,漲跌難以正確預測,許多分析師就算看對行情,其實多有運氣成份,包含我在內。因此,與其給答案,還不如給魚竿教你如何釣魚,更何況投資到最後會發現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在貪婪與恐懼的心魔作祟下,會蒙蔽你的心智與雙眼,做出錯誤的決定。有機會再來介紹投資心理學,最近有本很熱門的快思慢想,就是在討論這些問題,有興趣可以先買書來看,雖然聽說洪蘭翻譯得很爛。

既然大家對於外匯操作很有興趣,剛好我前個工作是在某外商銀行負責推廣外匯商品,就在此簡單教大家如何去投資外匯,有哪些外匯產品可投資。

 

外匯簡單來說就是外國貨幣的價格,在金融市場,只要有價格,就可從中買高賣低來賺差價。外匯相對於股票市場來說,交易量更大,代表的就是更透明與公開化,最大的作手當然是央行,但趨勢的力量有時連央行也難以抵禦,這對散戶來說是比較公平的博奕,只要看準方向,莫名的干預與扭曲比股票市場少很多,尤其是台股。再來,技術分析用在外匯市場也比較準確些,原因相同,匯率的趨勢若出來,中長期的走勢難以被扭轉。最後,匯率僅需判斷該國的總體經濟狀況,利率政策,只要能抓出大概的方向,配合技術分析做趨勢確認,其難度說實在比個股還得去產業分析,公司營運,籌碼面變化等還要容易一些。況且台灣公司許多的財報不少好兄弟(七月時節用個尊稱)藏在細節裡,沒那麼簡單能夠找到一間值得投資的標的。匯率就不同,經濟數據很難造假(中國除外),雖然許多數據不見得能真正反應實際的經濟狀況,但雖不中亦不遠矣。

 

外匯投資最簡單的門路就是直接購買外匯存款,短期投資就放活存,中長期就放定存,加減還可以賺利息。這幾年來商品貨幣(澳幣,紐幣,南非幣)因原物料行情導致過熱的經濟,利率比大部分需提振經濟的國家高,大多數投資人把當初被看扁的美元紛紛轉向原物料貨幣,暨賺利差又賺匯差。但風水輪流轉,原物料行情結束後,投資人不知或來不及做轉換,因為這些人當初大多單純只想賺利差,根本不匯率風險。

國內大多數銀行並不太熱中推廣外匯存款,因為雖然銀行本身有賺買賣價差,但並未算在理專業績裡面,因此轉換到外匯相關產品,包含結構性商品,債券基金,保險。當初還有銀行經理為了推澳幣連動債要我把澳幣喊到40塊,我抵死都不從。少數銀行(多是外商)這買賣價差算到理專業績裡,理專就會很熱中的幫你操作外匯,因為操作一次便增加一次業績,某最著名的外商就把外匯玩爛,因為客戶澳幣套牢之後就換到紐幣去,紐幣被套後就換到歐元,我們戲稱這叫環遊世界,只要不回到美元,客戶就不知道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據說有客戶在一天之內就環遊世界過。而這價差通常由理專決定,有時理專賺得比客戶還多,雖表面上也是零手續費,要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真正免手續費的貨幣基金你有聽過理專做過推薦嗎?因此千萬不要在買賣價差有算業績的外商做外匯操作,別以為外商看匯率比較準,其實都跟我差不多啦!最好是多比較幾家,找買賣價差比較少的銀行購買。

 

其實操作外匯最好的方式是做外匯保證金交易,國內少數銀行有,我則是直接到國外開帳戶,因為其買賣價差非常小,幾乎就是國內銀行的所謂中價,且可多可空,可設停利與停損,又可以24小時操作。但其風險可以非常大,因為保證金交易是槓桿操作,類似期貨與選擇權,小資金可操作大部位,但只要不放大槓桿,風險跟現貨一樣,可由你自行決定,只怕你因獲利沖昏頭時放大槓桿。以我的經驗,通常都是貪心想多賺點時偏偏就有意外發生,害你賠掉大錢。

 

DCI(雙元)也是許多人曾經喜歡投資的產品,一般人對它印象並不好,認為總是被換到弱勢貨幣。沒錯,但要看弱勢的定義為何,多頭中的回檔是好的承接買點,但多轉空的下跌就不能去接。我可說是這產品在個人金融領域銷售的祖師爺,十多年前我還在當理專的時候,DCI在我服務的外商銀行率先全台推出,沒有相干知識的人很難銷售這產品,本人在短短數個月就累積了八百萬美元以上的存量,光靠這產品就業績達成。我老闆都說我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劣者也這麼認為,雖說這可能是離職前的客套話,哈!

 

簡單介紹它的理論架構,它是個定存加上賣出外匯選擇權,也就是所謂的Coverd  Call DCI 的高利率就來自於賣出選擇權的權利金,但收取權利金的代價就是有義務在匯率突破履約價時要履約,兌換到另一個貨幣(相對貨幣)。舉例來說,若手上為美元(基準貨幣),設定0.9這價位(履約價)去兌換澳幣(相對貨幣),以獲取年報酬率6%的息(定存利率加上權利金),但澳幣跌破履約價0.9,便會以0.9這價位買進澳幣,就算澳幣跌到0.85,若澳幣在0.9以上,會維持原來的美元。這樣講一般人一定聽不懂,怎可能賣得出去?

所以一般我都以台股為例,許多人都喜歡設定一個低價位去買進股票,DCI也是一樣,設定比目前價位低的匯率買進外匯,且還附贈比較高的利息,這樣的說法挺吸引人的,但承做此商品的重點在於你真的願意以比較低的價位買進外匯?因此,你必須有買進外匯的需求,例如你未來會用到澳幣,便可承做美元對澳幣的DCI,等逢低買進澳幣的機會,同時享有高利率,何樂不為?另一個重點是確認對做的貨幣為強勢貨幣,逢低買進之後,此時不叫弱勢貨幣,叫做便宜的貨幣,未來將享有賺匯差的機會。所以,絕不能承做線型成頭或轉空的貨幣,承做的最佳時機為貨幣為上升趨勢或整理的時候。當初我會大賣此商品的主要原因為當時歐元在0.85-0.88之間整理,且未來看好會突破1,加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歐元的配置,無論是以資產配置或逢低買進的概念,除非是很討厭歐元的人,要不然只要我說清楚此產品架構,大多數人都願意承做,客戶也都大有斬獲。

 

舉例來說,澳幣在1.011.06為很明顯的整理區間,只要未破1.01,隨時都可以承做,但跌破1.01之後,便有轉空的疑慮,除非你是有資產配置或未來會有澳幣需求,要不然能閃就盡量閃,因為你真的很容易接到弱勢貨幣,之後便被套了許久,再來怪說這產品不好,其實只是你在不對的時機選擇了不對的貨幣而已。

 

無論什麼樣的產品一定有其風險,這產品的風險很明顯就在於匯率風險,若你討厭美元之外的貨幣,或是認為美元未來獨強,那就不要碰這產品。再來,雖說逢低可以買進你想要的貨幣,但有時真的要看運氣,常看到比價之前有機會買進,但比價當天突然跳空上漲,想買進但資金卻被卡住(比價與到期日通常差兩天),或是剛好在比價當天破線,也是無法動彈,想停損也來不及,這是運氣成份很重的產品,我常戲稱比價日有如開獎日,換到另種貨幣可能是中大獎,也可能是悲劇。因此,我通常都建議不要把比價日定在重大經濟數據公布或利率會議的日子,通常會遇到匯率上沖下洗,甚至反轉。所以若你是很注重外匯能夠短線進出的機動性,這就不是適合你的產品。

 

最後,若被轉換到另個貨幣,幸運的話,可以對做回原來的貨幣,甚至有機會賺匯差,但若買的價位太高,買進之後又大跌,很可能就對做不回去,通常理專會建議你對做另一種貨幣,若理專實力夠強,能選到強勢的貨幣對做,或許能撐一段時間,且也能獲得不錯的報酬,但也可能很不幸又跳入另外一個坑,開始環遊世界,就像VISA信用卡廣告,只是錢越換越少而已。記得,做這產品的秘訣就是在轉換貨幣之間絕不能去賠掉匯差,有此狀況寧可不做,做定存還比較安全。

 

因此這產品的訣竅在於盡量不要被轉換,就算被轉換,也要保留住賺匯差的機會,因此履約價應該要設在被轉換機率較小的價位,那就是盡量尋找重要支撐當做履約價。但在此情況下,報酬率一定比較低,因此大多數理專都會設在價平附近位置(即期價位),因為報酬率高,比較能夠吸引客戶,但忽略掉很容易被轉換到相對貨幣,賠匯差的風險就大增,加上利率高,理專能夠賺的佣金也比較多,以某銀行為例,原本可以給客戶8%的報酬率,理專可以吃掉2%,這已經算是吃少的,大部分是對分,也就是最後你只能拿4%。又因常被轉換到比較高的價位,理專又讓你對做到其他幣別,一樣以高報酬率吸引,不斷的轉換之後,利差遠遜於匯差(6%是年化報酬率,實際報酬率才一點點,假設匯率一天內跌掉1%,年化報酬率你知道是多少嗎?簡單的單利計算是365%!),因此很多客戶都抱怨做此商品賠了許多錢。唉,這是賺匯差,而不是賺利差的產品,更不要提被轉換賠匯差,原本還不錯的產品被無知或沒良心的理專亂搞成賠錢貨,這要怪誰呢?

解構金融產品系列(一)結構式金融商品 

解構金融產品系列(二)定期定額 

解構金融產品系列(四)傳統型保單 

解構金融產品系列(五)投資型保單 

 

若原物料行情都完蛋了,商品貨幣還有未來嗎?澳幣篇 

若原物料行情都完蛋了,商品貨幣還有未來嗎?

歐元,澳幣與南非幣最新看法 

南非幣篇澳幣與南非幣的近期看法   



arrow
arrow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