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大概是我在公司寫的最A的文章吧!有經理看到大笑之後"揚言"要告我性騷擾,哈!這篇文章針對了歐洲政治現況與左右派的介紹,要我跨界寫政治文章也可以,我沒去電視當名嘴太可惜了,人帥又什麼都可以談。只是最近我得罪太多歐美的領袖,得小心安全才行,還是低調一點好。

 

法國大選的結果並沒有出乎意料,但市場與歐元的大跌,倒是出乎意料,當然摻雜著非農就業數據不佳的因素,這留在後面講。最近很多人應該都很想知道歐蘭德(這名字不難記,我都稱他黑輪德,比有部電影原本叫黑蘭嬌的還好聽一點)當選之後,對歐債的影響。若想清楚了解未來政策的來龍去脈,就得了解一下政治學,何謂左派與右派?未來歐洲政治要向左走,或是向右走?

 

左右派的名稱來自法國大革命,開會時,坐在左邊的為激進的革命黨人,右邊的則是溫和的保皇派,所以一般的認知就是左派的是改革的,右派是保守的。在經濟思想方面,左派偏社會主義,走高社會福利,高稅收路線,偏重勞動階層,最極端的就是共產主義。右派則是偏資本主義,也就是自由經濟的理論,這也造成了目前貧富不均的現象。在國家認同方面,左派支持跨國合作,如支持WTO,歐盟等組織,右派則強調國家主義,擔心過多的跨國合作會喪失國家的主體性,更極端一點的就變成種族主義,如法國這次極右派的主張就是反對回教移民,卻居然拿到快兩成的選票。舉例來說,民進黨理論上應該是偏左,國民黨是偏右,美國的民主黨則是偏左(課富人稅),共和黨偏右。

 

 歐債的難以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在於左右派的矛盾與民主政治的缺陷。歐盟解決歐債的問題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要各國樽節支出,縮減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這剛好打中左派的要害,左派根本不會同意違背其基本教義的做法,第二個則需要各國團結起來,跨國援助與合作,對於右派來說,會認為為何要將本國的資源往外送?自己國家顧好比較重要,為何要救那些不願意努力工作的他國人民?因此不管是左派執政,或是右派執政,關於歐債問題的處理方式永遠都會受到另一派的強力反對,進而造成歐洲國家不斷的政權輪替與不穩。

 

因此歐盟也希望財政條約不應該受政黨輪替而被影響,那法國歐蘭德的當選,對於財政條約是否遵守或是修改,的確是未來最大的觀察重點,萬一財政條約不被遵守,其他國家就會有樣學樣,財政聯盟就會崩解,我個人認為以歐洲的民主素養,不至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總是個不確定因素,股票最怕的就是不確定因素,就跟證所稅一樣。貧富不均是全球性的議題,也是右派的極致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因此針對富人課稅,避免貧富不均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是必須正視的。因此不管左派或右派走到極端,都會有不利的影響,但民主選舉常會造成兩邊的對立,如法國第二輪選舉,為了爭取極端的選民,言論與行為就得往兩邊靠,因此選後如何彌補裂痕,是歐蘭德的主要課題。

 

但基本上,中間偏左派的歐蘭德還是支持減赤的,只是方法不一樣,他希望透過增加政府支出,多聘警察,教師等公務員,補貼企業去聘請勞工,來促進國內的消費,進而帶動經濟的成長,未來就會有比較高的稅收,加上對富人課稅,還是有機會達成減赤的結果,反倒是梅克爾的縮減支出的政策,反而導致經濟成長衰退,稅收反而減少,債務佔GDP比例還是可能增加。所以歐盟也開始注重成長的問題,歐蘭德跟梅克爾之間的歧見並不是沒有化解的機會,一開始薩科奇也不完全認同梅克爾的想法,搞不好以後歐蘭德也會跟薩科奇一樣冠妻姓,變成梅蘭德,這名字好像更難聽了雖然我本身比較支持歐蘭德刺激成長的減赤方法,但梅克爾也不全然是錯的,因為歐洲國家的社會福利實在太過浮濫,嚴重影響的經濟成長,若失業可以領八成薪領兩年,你還想去找工作嗎?歐洲的確還有許多稅制,社福,工資彈性等許多結構性問題待解決,但這都沒有短期特效藥。

 

結論還是一樣,歐債問題短時間難以解決,但系統性風險不至於發生,因為防火牆已建立了差不多,LTRO解決了流動性問題,避免銀行去槓桿而賤賣資產,但除非銀行拿到這筆資金願意貸放出去,對於經濟成長的幫助並不大。未來歐債解決關鍵還是在於經濟成長啊!至於希臘選舉結果,反正就已經債務重整了,對市場影響力沒那麼大,若還要再吵,乾脆直接就趕出歐盟了,不囉嗦。希臘人民暨想留在歐元區接受救助,又不想縮衣節食,哪有那麼好康的事啊!

 

至於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的確不好看,雖然失業率降成8.1%,但勞動率從63.8%降到63.6%代表失業率下降的原因部分來自於又有些人退出了勞動市場。若往好一點的解讀,非農就業人口只要在十萬人以上,就業市場都算是復甦的,只是因暖冬讓就業人口提早,造成年初兩個月超乎預期之後,連續兩個月下降。但比較特別之處,這樣的數據並沒有帶來市場對於QE的遐想,原物料仍是大跌,新興市場股價紛紛跌破了盤整區,除非三天內站回區間,不然仍有持續下跌的空間。這樣的行情並不適宜股票基金大筆梭哈,遵循理規的建議就對了,以固定收益為主,股票型如中國與東協是可以分批進場佈局的,最少也要做定期定額。若以投資的心態,往下分批承接是正確的做法,也符合投資人的習慣,但這樣的投資方式不要想說一進場就要出場,是需要耐心的,有耐心的投資總會帶來好的回報,不是所有的投資人與投資時機都適合短進短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