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2年1月在公司寫給理專看的文章,當時歐洲一連串的事件,都是跟資本適足率相關的,很多理專並沒有相關知識,或是早就忘光了,所以我盡量寫得很淺顯。剛好最近貨幣銀行學會教到資本適足率,貼這篇文章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東西在實務界還是用得到的!最後對歐洲目前狀況做點說明。

 

先說什麼是資本適足率,以公式來看,

資本適足率=自有資本淨額÷風險性資產總額

 

簡單來說,銀行都是靠借錢來做生意的(客戶存款),若借錢比率越高,做的生意就不能風險太大,要不然風險大被倒帳太多,存款戶要提領的話,銀行就掛掉了。所以資本適足率越高,風險就越小,代表銀行用自有資金做生意的比率越高,要不就是持有的風險性資產越少。9%的意思就是,銀行若有一百億的風險性資產,就要有九億的自有資金。

所以若資本適足率不到標準怎麼辦?第一個當然是股東自己出錢,要不然就得自己賺錢,且不能配發股利出去(變成保留盈餘)再來就是跟當地政府求救,再不然就是ECBEFSF出錢,也就是想辦法讓分子增加。

但萬一籌不到錢怎麼辦?那就只好減少分母,被迫去變賣資產(2008很多金融公司賣掉台灣業務就是這樣的原因),風險性較大的融資業務也就無法去做,也就是說,所帶來的後遺症就是降低未來的獲利能力,而且若不放款給企業,整個歐洲資金供給就會出現狀況,景氣將會更惡化。

 

順道提一下之前美債被降評,那時其實對資本適足率影響是沒直接性的,因為從AA-AAA的主權債的風險權重都是0%所以買再多的美國公債,分母都不會增加,但萬一不幸買到債券是被降評的,且風險權重是增加的,例如義大利,那分母就會變大。也就是之前許多銀行或歐豬被降評,握有這些債券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就有可能下降。

 

以當時義大利裕信銀行現金增資舉例,這屬於要提高分子的部分,擴充資本,拿股票來換鈔票,這是屬於歐盟最樂意看到的,但市場反應很明顯,大家沒有意願去買重災區銀行的股票,只能以大拍賣的形式賣出,折價超過四成,比周年慶還便宜。

 

通常公司想現金增資時,都是在市場熱絡的時候,股價在高檔的時候,這樣才能用股票換到比較多的現金,但歐洲銀行為了要提高資本適足率,也只能硬著頭皮在市況不佳狀況去發行股票,結果是大家都不願意投資歐洲的銀行,這是非常不好的警訊,代表歐洲銀行要自行籌資這條路幾乎斷掉了。

 

這雖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但實際上目前歐洲的資金傳導仍有問題,就是雖然央行已經把利率降很低了,銀行卻不願將資金借給企業,原本預估下半年會好轉的景氣似乎推遲了,因此這洲歐洲央行是否降息,會是觀察重點,一般認為降息機率不大,但高盛似乎先放出風聲,感覺放空黃金後,有要攻擊歐元的味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