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通膨是固定型收益產品最大的敵人,包括定存,年金保險,債券,特別股都是,但這些產品最適合退休人士,若想要抵抗通膨風險,勢必就要找風險較大的股票,或是房地產,黃金等實質資產,但會不會為了抵抗通膨風險,卻又因市場風險遭受更大的損失?畢竟退休之後已經無法承受太大的資產減損!那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雖然在金字塔理財法最上層就是為了抵禦通膨風險,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投資的經驗,或是只有痛苦的回憶,所以才提出以全球股票型基金來代替。但有天在運動時突然頓悟了,我們會不會讓長久以來的投資觀念束縛了!

記得當初在花旗當財富管理專員的時候,那時很多客戶都被科技泡沫嚇到了,聽到股票就害怕,什麼產品都不要說,只要定存就好。我只能苦口婆心的說,定存的利息會跟不上通膨,錢(購買力)會越存越少,還是要分散部分資金到股票基金!結果大部分客戶應該會發現,理專風險比通膨風險可怕許多!

我們所學的投資學理論大多來自美國,美國在1970-80年代經歷了非常可怕的通膨,利率升到了雙位數,這也是18啪的罪魁禍首。因此我們都被灌輸一個觀念,這也很可能是金融界的陰謀:若不投資,你的資產將會被通膨巨獸吞沒!

 

可是,我們的未來真的會有嚴重通膨嗎?

 

造成物價波動的原因可分為需求面的因素與供給面的因素,需求面的變動大多是景氣循環所造成的,菲力浦曲線是最簡單的說明,即景氣好,失業率低,人民多多消費,需求上升,使得物價變高,相反地,景氣不好,失業率高,消費緊縮,物價下降。日本通縮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消費不振,拉不動物價,驅動的因素就在於人口老化!若你認同未來全球老人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消費的力道勢必削弱,那拉動通膨的力道也會越來越小,陷入通縮的機率有可能大於通膨!

供給面的因素簡單分為兩個,製造成本與原物料成本。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電子產品通常是越來越便宜,5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現在幾乎人人買得起,十年前若家裡放到這樣的電視,大概會被認為是土豪。加上若機器人的時代來臨,製造成本勢必大幅下降。原物料成本比較難估計,但以人類的科技,一定會解決這樣的問題,尤其這一兩年來油價的大跌,你會發現OPEC要維持高油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加上川普力挺能源業,要像過去發生能源危機導致嚴重通膨的機率越來越低!

從需求與供給雙方面的探討,通膨反而不像通縮那樣的可怕!我反而比較擔心負利率的現象未來會不會重演,也就是你要退休的時候,買不到會付利息的債券,放銀行要繳保管費!

 

再來,通膨真的對退休生活影響有那麼大嗎?

 

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人花費中最大的一塊為居住,超過四分之一的錢花在這裡。退休之後,理論上你應該沒有房貸的壓力。台灣人為什麼到快退休了還都存不了錢?因為大部分賺的錢跑到房屋去了,房價越高,壓力越大,能存的錢就更少,通膨若是來自於房地產,那就是該國人民的悲哀!我都鼓勵住北部的親朋好友,退休後把房子賣一賣搬來台南樂活,退休金馬上就有著落!

 

交通方面少了通勤費用,這筆開銷基本上可以移轉到旅遊去,教育費用也省下來了,至於衣服,應該只有內衣褲需要定時替換,阿嬤型的內衣褲應該很便宜吧!

 

所以退休後基本生活費最主要還是在食物上面,以主計處目前統計,若一個月花費六萬,花在食物上面大約一萬五千多,這個部分受到通膨的影響會最大,不過人老之後,吃的東西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清淡,兩相抵消之下,似乎也不用太擔心通膨。若以通膨2%計算好了,要三十六年才會翻倍成三萬,但這時候你應該已經沒有金字塔中與頂層的消費需求!

 

我最擔心的是在醫療上面,這將會是受通膨影響最大的一部分,所以殘扶險或長照險,重大醫療險是我比較建議在退休前要準備好的。實支實付或終身醫療我反而認為沒那麼重要,很多人都趁小孩子年紀小因保費便宜就買,但現在額度假設十萬塊好了,二三十年後受通膨的影響,可能還是不夠。我比較建議可以在醫療險之外,自己設立個醫療專用基金,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醫療相關基金或etf,長期持有,若醫療費用未來大漲,相信你的基金也會跟著受益!

 

以相同的概念,若你還擔心通膨影響食物價格飛漲,那就買農業基金,擔心原油價格大漲影響交通旅遊費用,那就買能源基金。若已經做了萬全準備,你還是擔心通膨風險的話,那你就在退休前多賺點錢吧!

金字塔理財法實務操作大公開

不用一千萬就能過舒適的退休生活?(上)

不用一千萬就能過舒適的退休生活?(中)

不用一千萬就能過舒適的退休生活?(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通膨 退休理財 退休規劃
    全站熱搜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