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進某外商銀行不久所寫的文章,我負責外匯相關商品的業務,輔銷與直銷一起來,最近猛開說明會,漸漸有名嘴的FU出來了,而且還有個比Jim 男還猛的稱號,叫金融界的肥勇Jim。其實大家也叫過我寶傑之類的,根本是金融界的諧星來著,長得帥的諧星的確是異類,我想朝這條路走應該會有不錯的前途才是。

 

匯率操作大概跟投資股票一樣,你可以做波段,也可作區間,當然也可以用資產配置的概念去說。全世界沒有一套保證獲利的操作模式,若有也不會讓你知道,但我知道以資產配置的操作方式對於客戶來說是挺有吸引力的。

 

一般人操作外匯或指數,包含我,大概就是單筆進出,只差在你是順或逆勢,短或中長期操作而已。我一直認為順勢操作才能有比較大的機會賺錢,但過去在銀行這幾年,我慢慢體會到在銀行順勢操作反而會讓客戶賠錢,因為我們很難在賺錢的時候HOLD住,讓獲利一直跑,順勢操作最大的缺點就是盤有突破行情的機會比較少,常常會因為假突破而看錯導致賠錢,或是不斷的停損讓客戶喪失信心。逆勢操作(作區間)的好處就是符合低買高賣的人性,而且進出可以比較頻繁,反而適合我們銀行的操作習性。重點是,若你是先決定了哪種操作方法,就要堅持到底,不能違反紀律,要把這筆交易結束掉後,再改變作法。最常見的應該是本來要區間操作的,被套就變成投資,或是本要在區間高點賣的,怕賣太早,因為假突破而改成趨勢操作。

 

貨幣的資產配置的確是吸引客戶來做外匯的很好方法。同時把一筆錢分成好幾個貨幣組合,等待長期的獲利。根據過去我看過的文獻資料,的確長期是可以讓客戶獲利的,但長期我們都被長官盯死了。

 

資產配置有個觀念叫動態調整,請參考談資產配置(四)投資組合再平衡(Rebalance) ,它不像靜態配置都不動的,他的概念其實是逆勢操作的,假設歐元,澳幣,日圓各持有三分之一,若澳幣因為上漲,導致占有比例上升到40%日圓下跌或沒漲那麼多使得比例降到25%這時候就會把上漲的澳幣賣出,改買進跌多的日圓,讓整個資產配置回到原先的各三分之一。註:最近日元趨勢太明顯,不需要太快去補進日圓。坦白說,這樣又涉及了人為判斷,不是純的資產配置。請參考論安倍晉三的豪賭:日圓貶值所帶來的蝴蝶效應 。

 

但短線上常常有時候是強者恆強,若趨勢一來,這樣的轉換有時候會造成損失,雖長線上有回歸到平均的特性,但客戶不一定有這樣的耐性。因此有時候反而會把弱勢調到強勢,讓資產組合維持強勢的表現,反而可以賺更多錢,但這要腦筋非常清楚,也得非常用心,匯率的敏感度也要極高的人才能辦到。

因有時候也會看錯,所以不要全數調整,必須維持一定的配置,因此就算偶爾看錯,客戶的損失也不會太大,且有一半起碼是對的,且趨勢若不對勁,也會做停損的動作,這是很棒的操作模式。

 

因此我綜合以上的想法,發展一套貨幣資產配置的話術讓大家參考。

 

首先可以先從QE談起讓客戶意識到放太多美元是不利的,貨幣的資產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分散風險,若客戶同意這概念,我們可以把客戶的貨幣分為歐系,商品與避險貨幣,也可以加入新幣,比例高低可以按照當時市場的強弱勢狀況,與客戶本身的意願做調整,例如客戶或許會不喜歡歐元,那就用英鎊代替,這樣的組合絕對會比單一貨幣風險小很多,現在客戶的風險承受度比以前小很多,風險小的產品配置反而是受歡迎的。

 

一開始也可以用PCI(外匯雙元結構性產品)的方式幫客戶建立這樣的資產配置,建立成功之後,三種主要幣種可以用順勢的觀念去調整比例大小,頂多調一半,不要全調,這樣會失去資產配置的意義(就是猜不準行情才資產配置)但同系列的貨幣之間,就可以考慮作區間操作,一般來說如紐澳幣他們多是同漲同跌,你就可以低買高賣,但最近這樣的操作可能會失靈,因為兩者最近是失衡狀態,紐幣前陣子走到太強,澳對紐在底部打完之後情勢又逆轉,變成澳幣走強,不過以更大的區間來看,失衡的狀況不會持續太久。

資產配置的理論可以參考底下的文章,這幾篇人氣不高,但卻是基本功。

 

談資產配置(一)為何做資產配置 

談資產配置(二)為何強調要分散投資? 

談資產配置(三)設定投資組合的報酬率 

談資產配置(四)投資組合再平衡(Rebalan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