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屬於政治評論,不算是投資相關,因此也不算違背諾言,再三個月我一定會復出的。

財政懸崖這名稱是來自柏南奇,其實他是想推卸責任,當時大家把焦點放在QE,卻忽略了年底的財政懸崖才是大災難,實際上他應該很清楚,對於就業問題,財政政策效果是遠大於貨幣政策的,目前美國營造業失業人口非常多,印出來的鈔票不見得可以直接流進來,當然透過買進MBS可以降低房貸利率,來刺激房地產,但是若能夠直接蓋條高鐵之類的基礎建設,就可以直接聘請好幾萬的勞工。因此相反的,若政府沒有錢去擴張財政政策,反倒是因為沒有錢要緊縮,你看影響會有多大,有些企業會因為政府減少採購,營收下降,從最近的資本支出減少就可看出端倪,再來就是要解雇員工,失業率會因此而大增。所以已經有學者跳出來說,就算要削減赤字,也要等連續兩季GDP成長3%,失業率6%以下再來做比較大幅度的削減,補足之前未削減的額度。

財政懸崖的來源是小布希的減稅政策到期,去年國會為了提高債務上限而倉促通過的自動減赤(10年1.2兆),另外是失業救濟延長的到期與醫療健保的部分。兩黨目前僵持不下的部分是減稅問題,這來自於兩黨的基本意識形態,歐巴馬想在收入25萬以下的部分維持免稅,但對於少數的有錢人將增加稅收,這樣的政策當然是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但這些有錢人多是支持共和黨的,共和黨反駁的理由也不一定沒道理,這些人多是中小企業主,加稅會影響他們的生產與賺錢的意願,整個國家的經濟大餅很可能會縮小,受傷害的反而會是中下的勞動階層。最近的例子就是法國的富商外逃,有錢人逃稅的方法多的是,資金整個外移,其他國家歡迎得很。

共和黨過去最有名的減稅政策就是雷根時代的供給面經濟學,有所謂的拉佛曲線,這實證上不一定正確,但觀念上就是說,稅率提高不一定可以課到比較多的稅,且比較擔心的是美國這匹馬跟台灣一樣想追求歷史定位,也要從股票族著手,提高資本利得與股利利得稅。

美國人已經非常厭惡兩黨惡鬥,選後股市的下跌相對的也為歐巴馬與國會帶來壓力,週五歐巴馬就要開始協商,剛開始協調之初一定會先拉高一點增加的稅額,再給共和黨去殺價,目前民主黨的讓步是降低醫療補助,共和黨可能接受對高所得族群增稅,只是定義與稅額的問題還需要討論,這算是好的開始,或許周末會有好消息也說不定。

目前市場的看法是會在12月中休會前先提出一個過渡版本,如延長三個月之類的,因為若牽涉到比較中長期的政府支出,留給新民意的國會比較適當。反正財政懸崖到最後一刻都會解決,就像美國的英雄主義電影一樣,最後一秒才解除炸彈,只是時間拖得越長,對於市場越不利。

說真的,大家太過於擔心美國的債務問題,經濟成長才是重點,就算美國有16兆債務,相對於美國總資產,也僅是九牛一毛,有賺錢與償債能力比較重要,要不然一堆新興國家債務站GDP都不到五成,評等為何沒有AA?最好的方案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經濟復甦前不要太過於執著減赤,要不然會陷入歐洲一樣惡性循環的困境,就算被降評,你等著看,大家還是搶著買美債,根本不需要太擔心這樣的問題,除非被降成垃圾債,但你覺得有可能嗎?大家都被美元綁架了!

總結是,最好的狀況是十二月中會有比較明朗的結果,加上聯準會公布的會議記錄,QE加碼的可能性是提高的,這很可能就會是市場的轉捩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m男 的頭像
    Jim男

    Jim男的投資與旅遊經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