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健康的徵兆。如果你不擔憂,那是你冒的險不夠。    我想光第一個定律,就讓許多人認知失調了,因為許多人就是討厭憂慮,所以也就討厭風險。但如果你一生的主要目標是避免憂慮,那你將永遠貧困。憂慮是生命的刺激品,一旦習慣他,就會愛上他。或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可以為此作個註解。

 

附註:紅字的部分都是擷取於書中。

 

李佛摩講得很好,若要在憂慮和貧困選擇,我將永遠選擇憂慮。他一輩子有四次幾乎破產,常常處於憂慮之中,但仍樂在其中。

 

在上篇緒論中就講到為何要冒險。想要致富,沒有錢的人就只能冒險,靠投機來賺大錢,這些人根本不需要資產配置的。但已經有錢的客戶還需要投機嗎?理論上是不需要的,他們要的是資產配置的投資。以投資的角度來看,為何要做資產配置?為何要分散投資標的,為何要定期定額長期投資?這就是為了要去分散風險,讓投資人買的心安,睡得著覺,讓資產是穩定成長的。

 

投機對有錢人來說,通常只是個遊戲,但有時卻是致命甚至傾家蕩產的遊戲。所以若只是遊戲,就不應該下大注,下到哪種會讓你睡不著覺的注。但若是投機,請看第一條次要定律。

 

第一條次要定律就是:始終要下有意義的賭注

 

因為投機的目的就是要賺大錢,就是要冒可能鉅額損失的風險,下那小注根本就賺不了大錢,除非是買樂透。當初我常跟學生吹噓說買權證賺幾倍,選擇權賺幾倍,但一萬塊的十倍也才十萬塊,會致富嗎?不可能,還是個窮人,只是說以後有本錢下比較大的注。當然冒這樣的險可能會失敗,但不去冒險就永遠沒機會,沒希望,若你一輩子就想靠領薪水過活,沒有太多的物質慾,當然就不需去冒險,也不用天天憂慮投機決策會不會導致失敗。

 

這就是你人生中的選擇,想當憂慮的有錢人嗎?還是快樂的平凡人?

 

所以你跟你的客戶有這樣的認知嗎?你去買世礦或最近的俄羅斯,是一個遊戲,還是真正的投機?若是投機,一次梭哈俄羅斯一百萬美元的做法是對的,隨行情漲跌而心情起伏也是正常的,這是你想要冒險賺大錢所付出的代價,但你有正確的投機觀念與做法嗎?若是只是個遊戲,就不應該讓客戶承受到這麼大的風險。

 

但大部分的客戶都是討厭憂慮的,買進的時候憂慮會跌下去,賣出的時候會憂慮會漲上去,卻沒有辦法好好跟憂慮與風險和平共處,天天害怕損失,這些人都沒有資格去投機。

 

次要定律二 避免過分分散風險

 

這也是跟投資相違背的。其實投資之神巴菲特也是集中風險,因為沒有研究徹底的標的他不買,真正很有價值的公司並不多,為何要分散火力?雖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若有許多籃子是紙做的,或是爛掉的木頭,還不如集中放在金做的籃子裡,並好好顧好,守護一個籃子與許多籃子那個比較容易呢?重點是我們不是巴菲特,很難去分別籃子是什麼材質,會不會金玉其外,所以一般人就只好散彈打鳥。

 

那投機為何要反對分散風險呢?書中有整理出三大理由。

 

一、違反了永遠要下有意義的賭注。

二、收益跟損失互相抵銷,就像買金磚四國的基金,常常都是互相拉扯,報酬率反而不高。(但重點是你有能力挑到剛好漲的那一國嗎?)

三、由於資金分散,等於是一個玩雜耍的藝人。其實這一點巴菲特也是認同的,你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去研究那麼多的標的,好的機會沒幾個,

要浪費火力嗎?

 

若功力不太夠的人,可能會有觀念混淆的現象,重點應該是你分不清投機跟投資,這書寫的是,所有的投資都是投機,甚至就是賭博,但大多數人都不承認,我敢打賭,台灣九成九以上的人買股票與基金都是投機,有那位客戶會真正跟你聊到真正的投資屬性,風險承受度,投資的目標與期限,之後再依市場狀況,量身訂做真正屬於自己的資產配置?我只有在電視廣告看過,還有十年前的我。去年的目標理財是真正做投資所必要的步驟,但在台灣的現實金融環境卻失敗了,

那也OK,若能真正做到投機,能讓客戶賺到大錢(當然中間可能會經過損失的過程),銀行也有收入,我給你拍拍手,但這樣的人有幾個呢?況且有多少客戶是適合去冒險,去做投機,甚至去下大注?若沒有辦法,那就請回到資產配置這條路上,基金的短進短出只是個遊戲,小賭怡情,無傷大雅。

 

不要以這兩個次要定律來為進出世礦做藉口,除非你真的很懂礦業,除非你有做投機的實力與觀念,別以為你每次運氣都能那麼好,賺個5%就能出場,賠一成了卻不敢動作,客戶怎會在銀行(全國都如此)賺到錢?

 

所以想在目前金融業好好生存,就不要否認投機的行為,要不好好把投機學好,要不就乖乖資產配置,做長期投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